聯統日報有限公司.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和平路336號1樓之1 電話:038356141-3 hualien.info@gmail.com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中研院物理研究團隊補白超導機制謎圖

中研院物理研究團隊補白超導機制謎圖 證實鐵硒高溫超導體(FeSe)三種排序與其反鐵磁性  記者張麗英/報導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日前以創新的奈米製程方式所獲得的化合物為研究材料,證實鐵硒超導體化合物(β-Fe1-xSe)中至少含有三種不同的鐵空位的排序,並且發現其中的一種排序為絕緣體且具反鐵磁性,18日上午中央研究院與國立東華大學同步辦理記者會,針對此次發現進行說明,東華校長吳茂昆表示,已有團隊實驗顯示「超硒超導體」可提高至攝氏零下180度,接近液態氮的溫度;若能再提高溫度,甚或進一步研發出「室溫超導體」他預估2030年超導應用可能可以實現。   由於物理學家至今仍未解開超導現象之謎圖,超導體的日常生活應用乃而受限,預計這項創新的發現將可提供更明確的方向,協助科學家理解所有的高溫超導機制。國際頂尖專業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PNAS)於2014年1月7日刊登這篇重要的研究成果。   超導體是指一種導體電阻為零的材料,而且必須在低溫環境中始能發生作用。多年來,物理學家是利用攝氏零下250度(23K)的環境以及液態氦冷卻之方式,啟動超導機制。這種複雜的製程與昂貴的成本,使得超導體的日常應用甚為困難。直到1986年一種以銅為基礎的高溫超導體(鑭鋇銅氧化物)首先被研發出來,以及2008年以鐵為基礎的高溫超導體亦被陸續成功研發。   目前銅氧化物超導體的操作環境溫度已提高到攝氏零下143度(130K),距離日常生活應用相當接近。然而,截至目前為止,科學家對於低溫超導或許已經理解甚多,對於高溫超導卻仍有諸多謎圖等待補白。   高溫超導是一種奇特且難以預測的物理現象。在諸多未解謎圖中,鐵基超導體之明確的化學組成,同一系列材料卻呈現極大差異的超導轉變溫度,以及此材料超導之形成是否和鐵元素本質上具有磁性相關等議題,尤其吸引鐵基超導體研究專家們的眼光與關注。   此次由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暨國立東華大學校長吳茂昆院士所領導的實驗團隊,透過與清華大學陳福榮教授以及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